EN
候車的站臺 感受內心的敬意
  • 發(fā)布人:
  • 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0 07:21:05
  • 瀏覽次數:
  • 分享至:
前有帶開闊地,是附近小區(qū)業(yè)主活動的場所,方草坪,幾臺健身器材,不時能看到群人扶老攜幼在此逗留。我等車大多在午間或黃昏,許多人飯畢,段閑暇正待打發(fā),于是來這兒健身散心,他們不曉得此刻我正無聊得緊,把切舉動看作了眼里的風景。
  這天見著個胖乎乎的娃娃,約摸兩歲大,小小的身體像棵嫩芽,隱含著生長的秘密,讓人見歡喜。他的臉頰嘟嘟地鼓著,渾身滾圓,被那身棕色的背帶褲襯托得像只玩具熊,可愛之。他站在草地上,無所顧忌地自己擺弄著手腳,似是套拳法,無影無形,在他看來卻十分地厲害,忽而掌將自己打倒,忽而被不知何故的擊橫掃,個人在那里跌怕滾打,忙得不亦樂乎。旁邊身淺藍運動服坐著的該是他媽媽,看孩子滾來滾去,并不做任何阻攔。
  不會兒,男孩邀請媽媽起玩。只見女人雙手平舉,個推送,孩子應聲倒地,旋即手腳并用爬起身體,等著再度接招。如此而再,再而三,始終跌倒的孩子開始不甘心,模仿動作施以還擊,媽媽穿得整齊干凈,踉蹌了下并不愿意倒地。兒子這回可不依,整個人撲過去,媽媽左搖右晃仍是不倒,急得孩子去抬她的腿腳,誓必看到和自己那樣的“下場”。幾經周折,母親終于順勢坐在了草地上,小家伙哼哧哼哧喘著粗氣,看著被他襲倒的媽媽,認真地笑了。
  畫面如此簡單,在孩子稚氣的心里,游戲是生活的舞臺,充盈著于奇妙的認知。人生如戲,幾多精彩與無奈,玩,算不算第本教科書呢。當你不斷感受外物帶給自己的樂趣,學著、讀著、走著、玩著,哪怕只是瞬,只要你身在其中,理當身臨其境。如同那個玩耍的孩童,雖知道只是套虛擬的“武打”,卻要遵循游戲的規(guī)則,跌倒,爬起,再跌倒,再爬起,態(tài)度很誠,動作很真。
  旅日作家毛丹青借《知日》雜志描述日本文化,他稱自己曾親歷過個北海道大叔,整年開挖土機,每次出工都對挖土機畢恭畢敬鞠躬,說:“你早,今天又要麻煩你了!”然后精神飽滿地躍入駕駛室。挖完以后,大叔用水將它洗干凈,又恭恭敬敬鞠躬,說:“辛苦你了,晚安!”這看似神經病的舉止在日本隨處可見。多年前,毛丹青采訪宮崎駿,親見他對著拉開的窗簾說,“早上好,昨天睡好了嗎?”長久以來,人們似乎已習慣日本人這種幾近瘋狂的“敬”,他們覺得萬物有靈,既然有靈,當然要敬。
  佛說,身在哪里,心就在哪里。信仰亦是如此,信則有,不信則無,所謂禍福吉兇,唯心所化,取決于內心善惡。語有狹隘之意,但可以肯定的是,敬物是種修為,無知者無畏。生命帶來的體驗大多稍縱即逝,使我們純真如初并獲益此生的,唯有內心的敬意。(潘姝苗)